那時候在想,平常忙培訓之餘我是不是還能再開創一些有意義的課程?
其實有待過這邊的人知道⋯ 這裡的步調比台灣快上好幾倍,不僅僅是生活的步調、更多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等等。
在這邊的瑜珈課普遍都以「Flow, Ashtanga 」等類型的課程,我遇過有至少60%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Hatha」。
不論在培訓或是普通教學,我也一直盡量推廣哈達瑜珈和其他更能幫助學生的學習課程&方式。(相信我,這真的很困難、很費腦力和心力)
在部分人群的舊有思維和練習,我又該如何突破教學?將我理想的教學方式融入在他們的練習之中?
不論在外、在內,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教學環境,沒有人知道我、認識我、甚至聽過我是誰⋯ 但我始終相信靠著自己的教學方式、堅定自己的教學信念,即使我們之間的學習思維有多大的不同還是可以透過交流來認識彼此。
在這裡的瑜珈市場充斥著高難度的動作學習,講實在的是:妳的動作教的不夠難不會有人來報名上課!
但我不想成為隨波逐流的人之一,這裡不缺我一個教難度高的體位法老師,這裡欠缺的是方法、是觀念、是心態。
這次的工作坊教學對我來說也是具有意義和挑戰的,我們除了解剖動作的形成之外,課程內容多半是如何在動作之前做好準備、如何強化不足的區塊等等;首先先認識自己的身體(在不同的相關體式練習時),調整心態與思維,力量的轉移以及專注力的提升方法等等等~
每一個人雖然都在學習相同的動作,但所有歷經和檢視的道路都不完全相同;
認清這件事情後會更加專注在那個點上,也不會再有「我很弱、別人很強」的念頭。
大家以為的專注就只是專心的(注視?)
其實我們不過是透過體位法的練習,進入檢視自身的練習,找到真實的自己,進而接受、調整⋯
最後進入專注。
謝謝來參加的同學們,有些還是老師,自己早課的班上完再趕來上工作坊;
謝謝對瑜珈有熱忱的同學們,即使不是為了當老師,還是想自我進修。
#yoga #yogaworkshop #armsworkout #yoga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yoga